“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从不缺席。”入秋季,不少年轻人在朋友圈纷纷晒出“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美团团购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立秋当天奶茶团购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56%,三分糖、不另加糖类需求明显增加。
2024年茶饮赛道日渐拥挤,卷产品、卷价格之后,茶饮品牌纷纷打起了“健康牌”,把竞争焦点转向如何突出产品的健康属性,以摆脱市场上“不健康”饮品的标签。目前多家茶饮品牌已开始摩拳擦掌。
美团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饮品外卖选择“不另加糖”同比上升1.3%,“三分糖”上升3.2%,“全糖”下降2%。在配料方面,相较于珍珠、布丁等,水果、谷物、坚果销量增速明显。
艾媒咨询去年7月发布的中国新式茶饮大数据研究及消费行为调查多个方面数据显示,49.4%的新茶饮消费者会担心健康问题。一方面,年轻人对奶茶的热爱有增无减,新茶饮市场规模仍在稳定增长;但另一方面,“不健康”已经超越“热量高”,成为奶茶消费时的主要纠结因素。
近日,新华网发起了一项《新式茶饮消费市场问卷调查》。对3700余人的调查的最终结果显示,在选择新式茶饮时,75%的受访者关注低糖或无糖选项和天然原料、无人工添加剂,29.55%的受访者选择高纤维或富含维生素的配料,20.45%的受访者关注标注清晰的过敏原信息。有79.55%的受访者认为,新式茶饮公开配料来源和成分非常有必要。
围绕茶饮配方与原料,不少受访消费者普遍对“奶茶含糖量高吗”“是否有反式脂肪酸”等问题存在疑虑。他们会关注茶饮产品的健康属性问题,包括使用哪种原料、含糖量有多少、营养成分是否透明、制作过程是否符合食安规范等。
消费者对茶饮产品健康的诉求与日俱增,植脂末、茶粉、含量高也成为公众关注的重点。
2023年11月,厦门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奶茶专项研究性抽检。结果为,对200批次奶茶的抽检中,仅有59批次蛋白质含量符合规定标准,8批次奶茶中蛋白质含量约0.1g/100g。也就是说,奶茶里可能没真正的奶,可能是奶精或植脂末。有5批次奶茶未检出,说明其中根本不含茶,而是使用香精勾兑茶香。其中,还有98批次的奶茶,含量在200mg/kg以上。抽检人员表示,这原因是部分商家采用浓缩茶粉配制奶茶,导致含量过高。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不同茶饮品牌采用的茶底各不相同,有的品牌在茶底上选择原叶现萃,也有部分品牌的茶底是茶包冲泡的。而植脂末是制作咖啡、茶、饮料和其他食品过程中重要的食品配料。植脂末备受争议的一点就在于,其主要成分氢化植物油含有反式脂肪酸,人体过多摄入这种物质会影响健康。
上述的人说,早期奶茶行业产品成本低廉,确实有勾兑现象。随着新式茶饮行业规范化发展,头部企业以牛奶、鲜果、现泡茶提高了行业门槛,但行业依然存在使用香精、果葡糖浆等不健康原料的现象。
此外,茶饮产品清晰标注配料、成分也是消费者的诉求之一。消费者杨女士对记者表示,自己对一种叫做“赤藓糖醇”的代糖过敏,在购买茶饮产品时大部分会选择普通蔗糖。一次在购买某品牌茶饮时,店员误将蔗糖换成了“赤藓糖醇”,导致自己过敏严重,得了荨麻疹,不得不上医院看病。社会化媒体上,不少网友有和杨女士同样的遭遇。杨女士说,现制茶饮如果能在产品上清晰准确地标注过敏原等信息,这类事件发生频率就会减少。
真材实料、低糖、低热量成为年轻人健康需求的默认标配,也正成为新茶饮品牌健康转型的关键承诺。
今年3月,上海开启营养健康指导工作试点,由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制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并在霸王茶姬、奈雪的茶、快乐柠檬和杭州乐源四家公司进行试点,帮助消费者快速简单地辨别饮品中的糖分等营养情况。
上海市疾控中心营养健康科主任臧嘉捷表示,“对饮料当中的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剂的含量做综合评定,每个饮料都会有A、B、C、D的一个评级,推荐程度从A到D递减。总的来说,A、B级饮料比C、D级饮料含有更低的糖和脂肪,消费者可以直观地在饮料包装、点单程序、菜单或者是售卖区域找到‘营养选择’分级标识。”
喜茶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喜茶今年7月发布了以“四真七零”为基础的《新茶饮 现制茶饮》企业标准。同时,喜茶也将饮品中的含量划分为四个级别。其中绿灯代表含量<50mg/杯,黄灯代表含量50-100mg/杯,红灯代表含量>100mg/杯。
据了解,市面上大多数新式茶饮品牌都会提供糖分选项,但很多品牌并未标注是蔗糖、果葡糖浆还是代糖。相较于头部几家企业,大部分新式茶饮品牌并未明确标注产品配料。
“企业对产品公示配料表信息是非常支持的,用的是什么牛奶、什么茶叶、含量多少、含不含植脂末,这些如果公示出来,大家就清楚自己喝的到底是什么饮料,也方便消费者计算摄入的能量,对行业来说也能起到规范作用。”柠檬向右创始人徐柏鹤说。
“目前新式茶饮行业并未有国标,也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会长、秘书长王洪涛对记者表示,消费者越来越关注茶饮的真材实料,注重原料品质和健康,企业标准、团体标准的逐步出台,有利于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据了解,2019年以前,针对现制茶饮并没有具体的规范标准,各地消协只能综合参考GB 2760-2014《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T 21733-2008《茶饮料》等相关规定。
2020年3月,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现制饮料操作规范》实施,对现制饮料的经营场所及设施、设备及原料等方面做了规定。2021年5月21日,新式茶饮行业首个具体产品质量标准《茶类饮料系列团体标准》发布,包含现制奶茶、现制奶盖茶、现制水果茶、现制气泡茶和现制冷泡茶5类,标志着新式茶饮正式告别“非标”。同年9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现制茶饮术语与分类》团体标准,现制饮料行业的标准化进程逐步加快。
今年3月,由中国茶叶学会发布的现制茶饮料系列标准《现制茶饮料 术语 分类 基础要求》(T/CTSS 75—2023)、《现制茶饮料 茶叶原料》(T/CTSS 76—2023)、《现制茶饮料 制作规范》(T/CTSS 77—2023)正式实施。该系列标准规定了现制茶饮料的加工经营场所及设备设施、操作人员要求、原辅料要求、食品添加剂管理、工具和容器清洁、标识等内容。例如,建议茶饮品牌在包装上标示茶多酚含量和日摄入限量。
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相关负责人对新华网记者表示,现制现售饮料产品实行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要求规范制售行为。2018年,总局印发了《关于加强现制现售奶茶果蔬汁监督管理的通知》,提出了严格落实经营者主体责任、加强监督检查和产品抽检、严查违反法律法规行为和强化社会共治等监管措施,强调餐饮服务经营者采购的茶粉、茶包、水果、食品添加剂、一次性杯具和吸管等原辅料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以及奶茶、果蔬汁等饮品的公示信息和广告宣传内容应当真实合法等要求。
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创新司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截至2024年9月10日,包括中国茶叶学会等24家社会团体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上发布了涉及“茶饮”、“果茶饮”、“冷泡茶”、“奶盖茶”、“奶茶”、“果蔬汁”等新式茶饮相关的团体标准38项,内容涵盖分类要求、制作规范、制作标准、包装、门店管理等方面。其中,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发布了《茶类饮料 现制奶茶》《茶类饮料 现制水果茶》等5项标准,居首位。为加大高质量团体标准供给,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印发了《团体标准组织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联合中国科协发布了《关于推动中国科协学会团体标准化工作提质升级的若干意见》,引导团体标准组织加强标准制定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工作规划,一是持续组织并且开展《团体标准组织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自评价工作,引导团体标准组织朝着高水平发展的目标改进自身工作,提升团体标准组织标准化工作上的能力。二是推进《团体标准化管理办法》制定,进一步规范、引导、监督团体标准化工作,鼓励行业协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牵头或参与制定团体标准,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三是推动实施《企业标准化促进办法》,依据《企业标准随机抽查工作指引(2024)》,强化企业标准监督检查,带动整个行业向更高标准看齐。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希望知道新式茶饮产品的内容物组成、含量,还希望知道在现场制售的环境下,如何能保证产品中的原料和含量的准确性。”中国社科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建对记者表示,近些年来,已经有新式茶饮公司开始在其产品上用类似预包装食品标签的方式标注其产品的配料和含量,有利于提高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有助于他们合理的安排饮食、理性消费。
张永建进一步指出,目前,新式茶饮行业内的标准并非强制性,但对新式茶饮行业的规范化和健康化发展仍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应该有更多公司参与进来,让这些标准能够发挥作用,而不单单是市场宣传和竞争的工具;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在具体操作的流程中让标准得以实施;持续加强监督检查,及时纠正标准执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的问题,确保标准落实到位。
王洪涛表示,当前我国新式茶饮行业进入了高度竞争、高度发展、高度内卷的阶段,同时消费人群对于健康管理、营养管理持续深化,“健康化”是行业发展大势所趋。新茶饮赛道不仅要拓宽创新品类、优化供应链体系、加快数字化转型,还应根据消费者需求来做“健康化”转型,推出各类健康化产品及其配套的健康化体系,让我们消费者喝得放心、喝得健康。
29日,2023“梦想连接世界——世界品牌路跨年演讲”盛会在水立方璀璨上演。
商务部:7月份生产资料市场行情报价环比小幅...据商务部市场运行监测系统显示,7月份全国生产资料市场行情报价环比下降1.0%。
商务部:7月份食用农产品市场行情报价环比小...据商务部市场运行监测系统显示,7月份全国食用农产品市场行情报价环比上涨1.9%。
商务部:6月份食用农产品市场行情报价环比小...据商务部市场运行监测系统显示,6月份全国食用农产品市场行情报价环比下降1.2%。
商务部:6月份生产资料市场行情报价环比略有...据商务部市场运行监测系统显示,6月份全国生产资料市场行情报价环比下降0.7%。
商务部:5月份食用农产品市场行情报价环比小...据商务部市场运行监测系统显示,5月份全国食用农产品市场行情报价环比下降1.1%。
中国网食品频道坚持“给你一个真实的中国”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风俗、地方特产,延伸至整个饮食业,展示中国食品丰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国食品展示平台。